在中国媒体上评价日本足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当文章的思路并不是要为中国足球总结日本的成功经验。
对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日本提供的是夹杂着羡慕嫉妒恨的假想——要是中国足球也能拥有这样一番经历,就算悲壮出局,那也总比参加不了更爽,难道不是吗?
然而,如果不去探讨日本足球为什么总是重复悲壮剧本。或者只是提供“亚洲土帅不如洋帅”这样的总结,重复日本足球各种规划和发展多么牛逼,或许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欲求不得——内心里多多少少想要复制日本,却又发现自己做不到。
日本对克罗地亚的比赛前,我读到前球员维兰·希穆尼奇的采访。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去日本联赛踢球的欧洲人,80年代初就去了,在读卖足球队也就是现在的东京绿茵呆了3年。对于克罗地亚怎么打日本,希穆尼奇说得很清晰。
“日本输给哥斯达黎加是正常的,日本人一向认为他们的足球应该是和世界上的强队过招。对弱队反而不一定太投入……你不能按照套路去打他们,他们一定准备得很好,你过掉一个人,下一个会像神风特攻队一样迎上来。需要把他们引出来,最好是在边路让他们犯规,把球吊到禁区中央,这是他们的弱项,他们没办法。”
日本真的对高空球没有办法。上届世界杯2比3比利时,日本2比0领先的进球都是比利时失误造成的,费尔通亨(第1球)和库尔图瓦(第2球)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而比利时的3个球,前2个全是利用日本的高空弱项打进,费尔通亨的第1个进球简直闲庭信步,不起跳就舒舒服服头球吊射。扳平的第2球费莱尼、卢卡库和阿尔德维雷尔德在小禁区中央三高拍门,不进才怪了。
只有第3个球是日本的失误,角球开给库尔图瓦,任由对方发起反击。赛后的争议焦点也在这里,似乎日本可以把比赛控制住,而日本球员在场上非常清楚:如果不争取再进一球,哪怕是碰碰运气,不管是否进入加时,比利时队凭借相同办法拿下日本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4年后,克罗地亚也是以头球扳平了比分。这个球也是典型的欧洲队头球战术设计,没有太多新意。中卫洛夫伦起球,高中锋佩特科维奇吸引了日本后防线更多注意,后点锋线第二高度佩里西奇头球破网。
如果仔细看看回放,会发现原来“照顾”佩特科维奇的日本后卫富安健洋有过一个顾此失彼的动作,临到最后才突然放弃佩特科维奇想朝佩里西奇移动。效力于阿森纳的富安健洋可是日本足球近年最大发现之一啊!
富安健洋就是日本足球上述大弱点的化身。他在五大联赛成名于效力意甲博洛尼亚,位置右后卫。富安健洋人高腿长,技术出色,在主教练米哈伊洛维奇看来,是不可多得的中后卫苗子。而且富安健洋在加盟意甲之前踢过中卫,包括在日本国家队。
然而,身高188厘米的富安健洋在博洛尼亚坚持要求踢右后卫。米哈伊洛维奇一度甚至发出“不踢中卫就不能出场”的威胁要他转型。米哈自己就踢过多个位置,后来固定到中卫。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经验和手段把富安健洋培养成一个优秀中卫,但勉强的转型尝试还是以失败收场。富安健洋回到了自己要求的右侧。后来他加盟阿森纳,要么踢左边卫,要么右边卫,反正就是不去中间。
有次米哈伊洛维奇被意大利电视要求点评富安健洋踢中卫。米哈认为从技术角度说富安健洋踢中卫绝对没问题,是好料。后者非常认真,执行力强大。但有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他是日本球员,我这样说不是歧视,而是说他不像欧洲球员那么坏,踢中卫你必须够坏,他没有这个本能,当他想到应该使点坏的时候,时机都已经过去了。”
日本近年的世界杯参赛史已经证明,欧洲球队如果愿意放下面子用身体去欺负日本人,高空球猛干日本后防,多多少少都会得到好处,没有高中锋不是问题,中卫压上去也可以管用。被日本爆冷的欧洲队一定是放不下面子去冲吊的。
面对这个弱点,日本足协其实在10年前就下了功夫要去解决。扎切罗尼执教日本国家队期间,把意大利青训坚持多年的“培养技术好的瘦高个子踢中卫”这套选材育才方法教给了日本人。
富安健洋应该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培育出来的“救国人才”,为什么他在欧洲踢球对踢中卫如此没有自信?这样没有自信,代表日本队在世界杯上踢中卫,当然会成为软肋。
上文提到的希穆尼奇另一段话说得挺有意思。他说日本一直在学习巴西,日本人拥有复印机一样的搬运能力,他们把巴西足球的一切都复制了过去。但同时,日本球员在性格上又像是“亚洲德国人”,他们非常有纪律性,强调执行力,你递给日本球员一份肯定会把他累死的训练课计划,他也不会问你为什么。
我认为日本足球的瓶颈或许就在这里。足球是身体对抗运动,日本人认为自己在对抗上相对于欧洲南美是劣势,坚定地走技术足球路线。他们也不仅复制巴西,他们还复制西班牙的传接球,复制意大利的防守训练。而且日本足球比中国足球更清楚世界足球技战术在不断推陈出新,有什么新东西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研究和吸收,不是中国足球这样永远慢半拍慢一拍。
但是,技术可以为巴西足球在和欧洲对抗中提供具有决定意义的附加值。就像理查利松在对阵塞尔维亚比赛中进的倒钩,那是几乎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凭借技术功底和即兴发挥制造的机会。
而日本球员从细腻技术里获得的更多是确保战绩稳定的基本框架。他们连续进入世界杯,在世界赛场和欧美对手过招也时常能够不落下风。但在即兴发挥、狡猾投机、在规则容许的范围内使坏这些方面,日本很差,也绝对不是“亚洲德国人”这个形容可以概括的。他们中规中矩的程度,就好像已经在比赛进行中也牢记着赛后要收拾干净更衣室。富安健洋不是没有中卫需要的身高,而是没有在这个位置克敌制胜需要的个性附加值。
巴西球员成长的历程,有着巨大的快乐、狂欢,也有着强烈的暴力背景。南美低等级赛事非常粗野,也不乏专靠头球打天下的大个子中锋。这是为什么艺术巴西从来不缺少头球出色的好后卫,也从来不害怕身体对抗——都是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杀出来的。这个过程日本足球永远无法复制和搬运。而且巴西足球胜利的时候很欢乐,一旦连续输球,球员就可能被球迷冲进训练基地训话甚至扇耳光,在球场被万人谩骂。当年就连卡卡也是在圣保罗球迷的骂声中加盟AC米兰的。
日本球员给人的印象,则是他们身上有着非常强大的中产阶级属性,都是好孩子好公民,遵纪守法。他们真的很有组织,很有条理,很有规范。但他们的一切都是可以预见的,他们的激情也是既定套路,他们在灾难面前只能一个接一个地献身,却没有任何人拥有力挽狂澜的个性力量和奇迹潜能。他们的悲情结局也总是注定的:真的很努力,真的付出了全部,真的怎么也对付不了运数。
这是为什么我对世界杯上点球惜败克罗地亚的日本队不太共情得起来,尤其是无法共悲情。
日本从拥有西班牙、德国的小组出线,这可以算作非凡的成就。但日本应该输给克罗地亚,日本几代人加起来给世界足球提供的贡献都不如一个莫德里奇。莫德里奇是大师,是艺术,是境界,是10号,是传奇,是足球美感和智慧的化身。在我看来,日本人能够输给莫德里奇,让莫德里奇几乎跑累死,已经是和日本足球匹配的荣誉。
日本足球让我感到羡慕的地方,是他们青少年广泛参加足球运动所获得的便利和支持。中学足球赛事决赛能够在国家级的体育场举行而且几乎满座,这说明他们的青少年真正享受到了踢足球的快乐。日本青少年可以像世界上很多没有赢得过世界冠军的二三流足球国家青少年一样,享受完善成熟的足球培训和比赛体系。
但说到这里,我又更加疑惑。别说瑞典丹麦挪威这种世界二三流足球国家,就算是曾经三夺亚军的荷兰,也没有一国会制定类似“某某年赢得世界冠军”的发展规划,办好国内赛事、确保足球的普及和开展就行了,足球是国民生活的组成部分。为什么非要为体育运动搞一个制造挫败感的民族目标,然后又一起悲情一把呢?这一点,有些人会赞扬,但我是真的不喜欢,深刻地不喜欢,强烈地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