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甲新军淄博蹴鞠即将退出中国足球的事件愈演愈烈。从“蹴鞠”名称审核不通过,到俱乐部爆发欠薪矛盾,这支足球情怀满满的球队或许真的会消失在足协掀起的职业化足球改革浪潮中。
欠薪爆发,球员教练与俱乐部反目
2021年,对于淄博蹴鞠和淄博球迷来讲本应是满怀向往的一年。因为,这支起初由足球爱好者组成的业余球队经过39年的漫长发展,一步步迈进了中超足球职业联赛的次级别赛事。然而,2021年1月28日晚,领队赵鹏发文暗示,“球队即将解散”。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关于淄博蹴鞠的负面消息开始泛滥。然而,这一天距离他们冲甲成功仅过去了50天。
1月28日,对于淄博蹴鞠的教练员、球员、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俱乐部将结束政府托管,重新回到投资方手中。然而,投资方接手次日,就发布声明,俱乐部将聘请审计师事务所对2018年、2019年度所有经营活动及公司账务进行审计。这一动作激怒了大量球员,张丰羽、李壮飞等多名球员发声,表示俱乐部已经连续欠薪三年。主教练侯志强更是表示,这次审计工作充满了“混淆视听”的嫌疑。
什么原因,让一支支球队纷纷离开
淄博是有名的足球城,更是蹴鞠的发源地,去过这座城市的人能够清晰感受到其饱含的足球文化和热情。然而,一支在足球城中土生土长的球队,即便对绿茵场充满了热爱,也难逃被“清理”的噩运。淄博蹴鞠,是近几年俱乐部退出足球的典型案例,但绝非个别案例。
“退群”热潮何时兴起?很明显,是从2020年开始的,而这刚好是陈戌源上任足协主席的第一年。上赛季,从中乙到中甲,从中甲到中超,均有球队被“清洗”。一份“足额工资确认表”让曾经“相依为命”的俱乐部、球员反目成仇,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人“玩”不下去了。投资者拍屁股走人,球员成了流浪汉。
坚壁清野,并非重振足球的最好方式
陈戌源上任足协主席后,其表现出的“铁腕”手段令人印象深刻。多项政策出台后,几乎都让众俱乐部显得极为不适。但如有违反,一律“清理”,不予注册,这已是足协惯用手法。然而,在坚壁清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大量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比如,比如工资表审查、中性名改革……
实际上,足协的初心并没有错,其也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行。但足协却忽略了一点,“一刀切”的首发在斩断坏枝叶的同时,很有可能也会伤及主枝干。例如,在中性名改革中。暂且不提“国安”“泰达”“建业”这样已经成为当地足球代名词的词汇,连“泰山”“黄海”“蹴鞠”这种表达意义明显的自然名词都不符合规定。说矫枉过正算是客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一意孤行的态度。
帮助中国足球重拾信心,坚壁清野并不是好的办法。如今,全社会都在脱贫攻坚。作为足球领域的管理者,足协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那些各方面不合规、需要帮扶的俱乐部身上,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健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更健康地“活”下去,而绝非将他们“一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