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长河,足坛格局时不时就会发生改变。在绝大多数时候,改变足坛格局的契机都来自于绿茵场之内,诸如埃雷拉的“链式防守”、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克鲁伊夫的“拉玛西亚改革”、瓜迪奥拉的“传控体系”等等。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偶尔也会出现几例改变足坛格局的场外事件,至今仍有余波:
小人物改变大格局的博斯曼法案把时间追溯到1990年之前,足坛虽然有着一套全球通用的转会法案,却与现如今的规则大相径庭。而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则是:在旧有的规则之下,哪怕球员与俱乐部的合同到期,这些理论上获得了自由身的球员也没办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转会。其他俱乐部如果想要招募这些合同到期的球员,也需要向其前东家支付转会费,得到其前东家的点头同意才行。
换句话说,哪怕球员就是合同到期,他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身,前东家仍然掌握着生杀大权。这直接导致了,球员在俱乐部面前处于绝对的劣势,转会市场上的流通频率要比现如今小上许多。
在旧规则的引导之下,自然会发生一些对球员们极度不利的事件。比如在1990年的夏天,当时还在比利时联赛RFC列日队效力的让·马克·博斯曼(Jean-Marc Bosman) ,因为与球队合同到期,而球队又打算把他的年薪削减6成之多的缘故,因此而生出了离队的念头,把敦刻尔克队当做是了自己的下家。敦刻尔克队虽然也有意招募博斯曼,却被RFC列日队的狮子大开口所吓退,让博斯曼的处境无比尴尬。
在转会失败后,博斯曼愤愤不平地把自己的东家RFC列日队还有比利时足协一起告上了法庭。在经过长达数年的博弈之后,这桩官司居然闹到了位于荷兰海牙的欧盟法院。
博斯曼在深思熟虑之后,不仅祭出了“自由择业”的杀招,更要求欧足联开放对于非欧盟球员的限制。他言之凿凿地表示,类似的限制其实就是种族歧视,一石激起千层浪。
等到了1995年的12月15日,欧盟法院作出了有利于博斯曼的最终判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博斯曼法案》。
在《博斯曼法案》出台之后,合同到期的球员这才算是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之身,可以随意加盟自己的心仪球队了,在保障了球员们的权益同时,还大大加速了球员流通速度,对于足坛格局影响甚大。
只不过,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同样也是受《博斯曼法案》的影响,球队的薪金成本与日俱增,让各支俱乐部都深受其扰。这其中的道理很是简单,如果球队开不出让球员满意的薪金条件,不仅很难留住原有的精英球员,也很难招募到卓越的自由球员。
众所周知,豪门之师在资金方面远比中小俱乐部充裕,该法案的出台直接导致了精英球员都往顶级豪门汇聚,中小球会很难留住自己的顶级球星。
作为鲜明对比的是,在《博斯曼法案》出台之前,乌迪内斯这种规模的球会便拥有过巴西的头牌球员济科,在亚平宁大放异彩;再比如名不见经传的特内里费,也拥有着巅峰时期的中超艺术家雷东多,不仅数次狙击皇马,更与效力于塞维利亚的“一代球王”马拉多纳沙场对垒;这在当代,这无疑是难以想象之事。
最直接、同样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受害者,莫过于昔日叱咤欧洲的阿贾克斯了。原本,这支球队坐拥克鲁伊维特、戴维斯、西多夫、德波尔兄弟等一大批兼具了实力与天赋的球星,就连如日中天的米兰也在他们面前吃瘪。可当《博斯曼法案》出台之后,阿贾克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土崩瓦解……
不夸张的说一句,正是因为《博斯曼法案》的铺垫,这才有了日后的金元足球,这才终结了足坛百花齐放的时代,还让许多俱乐部都深陷资金捉襟见肘的泥沼之中,哪怕就连巴塞罗那这种老牌豪门都深受其害。
梅罗崛起皆要从一事说起把时间追溯到2002—03赛季的下半程,弗格森执掌的“红魔”曼联与温格的阿森纳在英格兰足总杯的赛场上狭路相逢,引发了多方关注。
这一场颇有几分争霸性质的直接对话,却以曼联在主场老特拉福德的完败而告终,这自然会让心高气高的弗格森爵士不爽至极。于是,在赛后的更衣室,这位苏格兰名帅祭出了“吹风机”的大杀器,把麾下球员给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就在弗格森大发雷霆的节骨眼上,如日中天的贝克汉姆却有不同看法,因为第二粒丢球而与弗格森发生了争执,这让弗格森越发生气了,发泄一般地踢飞了更衣室中的球靴,却无巧不成书地击中了贝克汉姆的左侧眉骨,当场就让这位大帅哥血流如注。
这次意外成分甚浓的突发事件,直接撕裂了弗格森与贝克汉姆之间的师徒恩情,让这两人之间的矛盾天下皆知,更让整个足坛都明白了贝克汉姆在2003年夏天必然会离开曼联,逼得弗格森不得不未雨绸缪,早早找出贝克汉姆的继承人。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当时才初出茅庐的C罗这才获得了前往老特拉福德效力的机会。否则,如果贝克汉姆仍在老特拉福德效力,很难想象曼联会在一位右边路新人的身上砸出1900万欧元的天价转会费,自然也就很难与其他那些对C罗有意的俱乐部竞争。
要知道,就是在那一年的夏天,对于C罗有意的俱乐部远不止是一支两支而已,国际米兰、尤文图斯、利物浦乃至是当时仍未走出失去菲戈阵痛的巴塞罗那,也对C罗提供了报价。根据拉波尔塔的说法,巴塞罗那的报价高达1700万欧元,仅仅只比曼联少了200万欧元罢了。
正是在弗格森亦师亦父的教导之下,C罗才得到了最好的成长环境,不仅球技得到了打磨,还渐渐成为了这支球队的战术核心。弗格森为了培养这位葡萄牙新星,甚至卖掉了如日中天的范尼,还让鲁尼给他打下手,这种待遇在其他教练的麾下无疑是难以想象的。而这,也为C罗成长为顶级巨星铺平了道路。
不夸张的说一句,如果没有“飞靴门事件”,C罗大概率加盟不了曼联,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知道要平添多少阻碍,能否达到现如今的高度,实在是难以预料。
而在曼联挑选贝克汉姆接班人的同时,许多俱乐部都对注定离队的贝克汉姆虎视眈眈,争先恐后地参加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贝克汉姆争夺战”,强如皇马巴萨都不能免俗。
巴塞罗那更是诚意十足,把贝克汉姆当做是了球队中前场的引援首选,就连当时还在大巴黎效力的小罗都要排在小贝之后。如果不是贝克汉姆对皇马情有独钟,巴塞罗那大概率摘得小贝。
只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巴塞罗那正是在追求贝克汉姆失败之后,这才无奈引入了小罗,却误打误撞地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重现了梦之队的辉煌。
至于从老冤家手中成功截胡的皇马,则在得到贝克汉姆的同时,失去了至关重要的中场工兵马克莱莱,直接导致了皇马的攻防体系彻底失去平衡,虽然在中前场群星云集,却因为防线上的漏洞百出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老冤家巴塞罗那压制了数年之久。
更关键的是,得到小罗的巴塞罗那,注定是一支走地面的技术流球队,整体环境颇为适合初出茅庐的梅西,这是这位阿根廷天才扬名立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小罗还给予了梅西哥哥一般的关怀,这让出道时颇有几分腼腆的梅西受益匪浅,迅速在一线队站稳了脚跟。
不妨做个设想,如果巴塞罗那成功搞定了贝克汉姆这个转会首要目标,姑且不说小贝能否把巴塞罗那带到小罗时代的高度,单说梅西的未来,便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只要是明眼人都很清楚,梅西的技术特点,未必契合以小贝为战术基石的球队。更别说小贝能够像小罗一般,对待梅西犹如自己的弟弟一样了。
综上所述,梅罗崛起皆要从“飞靴门事件”说起。以这对绝代双骄的天赋还有性格,虽然在其他球队、其他环境也有不小可能扬名立万。可平心而论,当年的曼联与巴塞罗那,无疑是最为契合这两人的球队,就仿佛是天造地设一般。
国米逆袭尤文在2006年之前,国际米兰虽然有莫拉蒂先生的慷慨解囊,不知道引入了多少世界级球星,诸如罗纳尔多、巴乔、维埃里等顶级球星纷纷来投,却很难在联赛中压制老冤家尤文图斯。最辉煌莫过于2002年时的一路强势领跑乃至是接近夺冠,却最终功亏一篑。
平心而论,在绝大多数时候,蓝黑军团无疑都是失意状态,让内拉祖里们失望并着希望,还被好事的媒体扣上了“球星黑洞”的帽子,处境无比尴尬。
至于那时候的尤文图斯,则在联赛中一直保持着竞争力,欧冠赛场也有着不俗表现。
不妨看看那时候尤文图斯的阵容吧,后场有布冯、赞布罗塔、卡纳瓦罗、图拉姆等世界级球星压阵,中前场则有内德维德、伊布拉希莫维奇、维埃拉、皮耶罗、特雷泽盖、埃默森等一批公认的顶级球星,三条线均有名将压阵,几乎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软肋。
与此同时,尤文图斯还有莫吉的坐镇。姑且不说这位“转会之王”的争议手段,单说他的战绩与手腕,便足以保证尤文图斯的大旗不倒,让国际米兰等竞争者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机会。
但是,在2006年夏天突如其来的电话门事件,却把如日中天的尤文图斯直接打入了深渊,更让国际米兰兵不血刃地逆袭了老冤家。
在一系列的审理判罚过后,尤文图斯不仅被剥夺了意甲联赛冠军。更被打入了乙级炼狱,让那支在阵容上几乎无懈可击的斑马军团树倒猢狲散,伊布、赞布罗塔、维埃拉、卡纳瓦罗等多位当打之年的世界级球星以“白菜价”离队,伊布、维埃拉更是干脆投奔了国际米兰,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局面。与此同时,尤文图斯还失去了莫吉这个“定海神针”,在接下来一连数年都要饱受管理层无能的困扰。
除了尤文图斯悲催之外,米兰、拉齐奥、佛罗伦萨等数支球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电话门事件”的波及,这让国际米兰在接下来的赛季早早就占据了有利局面,开启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连冠之旅,更为2010年的三冠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夸张的说一句,“电话门事件”直接改变了意大利足坛的格局,让国际米兰逆袭成功,在接下来几个赛季的意甲联赛形成了一家独大之局。
除此之外,这次事件对于意甲联赛的整体水平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尤文图斯的降级不仅导致了数位世界级球星远赴其他联赛效力,更让意甲联赛的整体竞争力下滑,在欧冠赛场被德甲球队迎头赶上,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再加上经济方面的问题,意甲联赛的整体水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着,重现“小世界杯”时期的辉煌遥遥无期……
虽然造成“小世界杯”的衰落原因多多,可无论如何,“电话门事件”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小人物改变大格局的博斯曼法案,到与梅罗崛起息息相关的飞靴门事件,到对意甲联赛影响深远的电话门事件,即便就是场外事件,也照样能够改变足坛格局,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