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职业”成“挡箭牌”?
让 “中超降薪”这个话题最先引发大部分关注的,是武汉卓尔队老将艾志波的一番言论。在艾志波看来,中超和欧洲俱乐部情况不一样,不该效仿欧洲降薪。艾志波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相对于欧洲联赛。中超没有转播分成、俱乐部周边的营收也很弱,基本都要靠母公司“输血”,这对于俱乐部实际影响并不大。
这样的观点,貌似有道理。欧洲的职业俱乐部绝大多数都是要靠三大收入来维持正常运转,比赛门票、转播分成和广告商业。在疫情冲击下,他们基本断了营收,再负担一线队的高工资,实在“吃不消”;但中超球队的这三项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其实折射了中超“伪职业”的事实。
对此,有媒体发表观点认为。尽管在如此严重的疫情面前,这些投资中超的母公司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航母级别”,相对而言,抗风险的能力要强很多。所以,中超降薪的可能性并不大。
然而,“伪职业”也并不完全能成为降薪的“挡箭牌”。有观点认为,在全球受到疫情冲击的大趋势下。经济形势非常糟糕,中超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即使实力再强,也很难独善其身。中超本身就是“烧钱”的奢侈品,如果母公司营收减少,中超还值得这样“烧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