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在世界杯赛场上,人们记住了1/8决赛马拉多纳的世纪助攻,也记住了德国“三驾马车”在亚平宁半岛驰骋。而当届世界杯夺冠的联邦德国队中可谓是群星荟萃,马特乌斯、克雷默、克林斯曼、科勒尔这些名字可谓是星光熠熠。
不过相比于这些在拜仁慕尼黑或者是在意甲豪门中效力的队友,当时在科隆队踢球的皮埃尔·利特巴尔斯基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职业生涯效力科隆十数载,三进世界杯决赛终问鼎作为一名矮个边锋,出色的盘带和犀利的突破是利特巴尔斯基的技术特点。具有出色逆足能力的他可谓是德国战车中的“巴西人”,昵称是“Litti”的他在上世纪80年代能长时间占据着西德队7号球衣。
1978年的8月,在科隆2比1战胜达姆施塔特的比赛中。利特巴尔斯基在比赛的76分钟替补登场,完成了自己的德甲首秀,而在他之后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科隆队效力,他的“油炸丸子”过人举世闻名,还获得了“世界第一边锋”的美誉。
虽然只帮助球队拿到过一座德国杯的冠军,但是在1978年-1986年和1987年-1993年期间两度效力公羊。在德甲有过406次出场并攻入了116粒入球、贡献了54次助攻,被誉为“欧洲盘带之王”。
相比于较为平淡的俱乐部履历,利特巴尔斯基有着成功的国家队生涯。1981年的10月,21岁的利特巴尔斯基在西德队与奥地利队的比赛中被首次征召进国家队中。首发出战的他,在比赛中收获了两粒入球。
利特巴尔斯基效力科隆队期间
在一年之后的世界杯上,利特巴尔斯基在第二阶段对阵东道主西班牙队的比赛中,帮助西德队首开记录,这也是他个人国家队生涯的第三粒进球。
而在那届的杯赛中,他一共攻入了两粒进球。而在四年之后的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他表现不佳。虽然这两届世界杯Litti跟随西德队都打入了决赛,但是最后都屈居亚军。
利特巴尔斯基为科隆捧得德国杯冠军
而利特巴尔斯基和西德队真正迎来收获的季节是在四年之后的意大利。1990年,卧薪尝胆的西德队以三驾马车为核心,利特巴尔斯基、沃勒尔等实力球员为辅,在前两次决赛失利后他们对本届世界杯志在必得。
其实在小组赛阶段,利特巴尔斯基尽管有不少亮相的机会,却也始终是以替补球员的身份登场。
在小组赛中,他唯一的亮点便是最后一轮在和哥伦比亚的比赛中。当比赛还剩一分钟就要进入伤停补时的时候他为西德队扳平了场上的比分,确保了球队能够以小组前两名晋级淘汰赛。
淘汰赛阶段,时任西德主帅贝肯鲍尔也开始重用经验更加丰富的利特巴尔斯基。在与阿根廷队的决赛中,时年30岁的利特巴尔斯基踢满了全场比赛,西德队也最终凭借布雷默的点球制胜最终捧得金杯。
代表德国队首发出战
世界杯的冠军奖杯也可以说是为利特巴尔斯基的国家队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因为在那场比赛后他结束了他国家队生涯。在代表西德队出战的73场比赛中,利特巴尔斯基打入了18粒进球,还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连续三届参加世界杯决赛并夺取过世界杯冠军的球员。
而作为德国队前场不显山不露水的隐形发动机,他也在参加过的三次世界杯决赛圈阶段一共送出了7次助攻,在世界杯历史助攻榜上也只仅次于马拉多纳的8次。
利特巴尔斯基和马特乌斯一起手握大力神金杯
远赴亚太技术扶贫,化身球探寻觅未来之星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足球开始了职业化改革,不少国际的巨星被邀请加盟日本联赛。而利特巴尔斯基也身处那股巨星流中,他于1993年——J联赛元年登陆了日本。他加盟日本后的第一个球队是千叶市原,之后又转战仙台队并于1997年在后者退役。在J联赛的赛场上,他留下了63次联赛出场打入15球的纪录。
而在退役之后,利特巴尔斯基也和亚洲尤其是日本结下了深厚的缘分。除了从1997年开始先后执教过横滨FC、以先后在伊朗和澳大利亚等亚足联成员国执教过之外,利特巴尔斯基正是在日本结实了自己的第二位妻子,他们也育有两个儿子。
利特巴尔斯身披千叶市原队球衣
相比起执教一支球队,利特巴尔斯基或许更适合当一名球探。作为带领日本球员走入德国足球的领路人之一,他和现如今日本足球的崛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由于利特巴尔斯基的存在,他的经纪人朋友托马斯·格罗特开始关注J联赛的日本球员。正是凭借他们在德国足球圈中的人脉关系,越来越多有潜力的日本球员被输送到德国高水平的联赛进行历练。
长此以往,德日两国在足球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德国的俱乐部也会在球队需要更新换代时,主动找到经纪人去发现在日本的好苗子。诸如像老一批的香川真司、长谷部诚、冈崎慎司,新一批的则有大迫勇也、原口元气、酒井宏树等人在世界氛围内打出的名堂,都是德日足球良好交流后收获成功的最好证明。
利特巴尔斯基和他的日本太太
而关于中国足球,这位昔日德国足坛的“矮脚虎”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当被问到如何培养基层的青训教练时,他答道:“由于德国足球(职业化)的历史更长一些,所以在基层教练上储备比中国好。相比于交流与交换更加多、经验更加丰富的德国基层教练,中国教练的知识储备可能更弱一些。但通过交流和交换的方式,在未来的二十年可能会形成中国的足球教育(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正是在狼堡做球探的利特巴尔斯基把中国球员张稀哲都带到了德甲联赛。
利特巴尔斯基在指导中国的小球员
后记利特巴尔斯基的言下之意,也是希望中国足球能和德国足球进行全方位深入的交流和交换。这样一来,中国的球员才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锻炼,自身的竞技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国家队的实力才会得到增强,也才有机会在一些大赛之中收获好的成绩。如此循环往复之后,中国足球是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地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