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一个月媒体渲染,大家明显感觉到,今年冬天是近些年中国职业困难期的峰值。或许明年在成本运营下降后,情况会有改观,但也可能更加恶化,毕竟刷新底线,一直是中国足球“特色”。
《新民晚报》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职业足球发展之畸形。十年前中超夺冠只需要八千万,限制投入之前,你可能一个外援都“撸”不来。去年上港、恒大等豪门的保守估计为20亿,十年上涨25倍。
受制足球文化落后,很多投资集团老板并不懂足球。或者只是喜欢足球,对职业俱乐部运营一窍不知。更有很多球队成立只是为了获取某些利益,根本没有多少人关心足球怎么发展。
让我们看看国外低级别联赛生存之道,人家是怎样做到自给自足。
上面视频来自球迷在朋友圈分享的英甲现场画面,专业球场,可观的上场人数,和良好场地;相比同处于第三级别的中乙比赛,基本是“三无状态”,球迷寥寥几人。
足球场在欧洲演变成一个当地人,社交的场所,类似于中国的麻将馆,足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育。而中国的体育场,最大功能不是比赛,而是承办演唱会。
上面商业模式,是欧洲很多小俱乐部生存之道。武磊同样在最新的周记中写道:“其实这也是我刚来时候的一个误区,就是没想到绝大多数西甲俱乐部的资金预算是没有中超球队多的。而且在这里的硬件条件大多也并没有国内的俱乐部那么好。
可是他们比较善于经营管理,所以在这里很多西甲小俱乐部就是依赖一套成熟完善的运营体系和管理模式,去健康持久的发展。”
如今,中国很多俱乐部还处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不管是中国足协和俱乐部,每年都会派出很多管理层人员到足球发达国家学习考察。但又有多少把所见所学运用到中国足球发展路上。
现在中甲、中乙上座率堪忧,场均几百人的球队不是少数,但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这其中足球文化缺失,是一个很重要原因,但众多低级别联赛球队是否真心在运营球队。有多少支中乙球社交媒体成为摆设,很多球队每个赛季基本处于“自嗨”状态。他们是否想过如何调动当地足球环境,给民众带来实际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牟利“工具”。
等俱乐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此前你并没有让大家看到你带来的价值,社会为什么会伸出援手呢?
我们没有五大联赛根基,却把人家最皮毛的东西给全学会了。高价外援、高薪资、高待遇,最后忘了自己足球所处水平,落了个东施效颦笑柄。
希望中国职业俱乐部,经历这个前所未有寒冬后,能有所反思。高筑墙,广积粮,毕竟这是一个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