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一滴水可以见大海,一粒沙可以见世界。
以小映大,以点即面,由小做大,从部分现象,推知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发展趋势,似乎合乎常情常理。
然而,“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却给这个常情常理打了个巨大的问号:小,真的就能无限做大吗?
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其处女航中被冰山给撞沉了。这艘巨轮,是19世纪中期造船业“贪大”热潮的产物。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十几年间,仍然有类似的大船下水,又都不幸沉没。
这不由引起人们的警觉,又想起了2400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模型不能无限放大。
近年来,随着“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深海探测。人们开始质疑沉船的原因,提出许多疑问:也许,船的尺寸本身才是致命的,而不是那座人人皆知的冰山。
研究者认为,大船的设计者背离了最基本的力学原理:不能简单地按比例放大。
以小做大,以小形式的模式搞出大规模的工程,并非事事成功。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曾精辟地论述大与小之间的关系。“不能从小的推论出大的,因为有些设备能小规模地成功。而放大了就不行……任何机器或结构,不管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界的,都有一个极限。艺术和自然界都不能在使用同样材料和比例下,超越这一极限。”
以小做大而铸成大错,古往今来时有发生。
在如今高科技时代,这类错误在桥梁和船舶的建造中,依然酿成一起又一起的事故。
当代许多设计者以造小船的设计方法,“以小做大”想当然地扩展设计大船。
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上失事的巨轮达160条之多,其中不少就是因为犯了类似“想当然”的结构错误,从而导致了一场场灾难。
在商界,在生活中,这类“想当然”之举更是不胜枚举。
以小节识人事,以小景判大势。以微毫观大象,以平常悟不凡,以小问题看大事情,自以为获取全貌掌握全局,其实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活生生的盲人摸象现代版。
摊上大事的,正是这种不断犯错而浑然不知,夜郎自大而沾沾自喜的一味做大的“大船”。
清代刘熙载云:“睹影知竿”,以小见大,以小推大,作为艺术表现完全可以,而且必要,但发展事业就不尽然了。
一杯与一桶毕竟不同,一粒沙远不比沙滩宏大,一滴水终不如大海壮阔。
当习惯地以小见大、以小做大时,远的,不妨想想老庄笔下那只井底之蛙。
井蛙能从眼里的井状小天,推断出广袤无垠的蓝天,进而做出征服天地的壮举吗?
近的,就想想身边恒大这条“大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