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在劝习惯看电视转播的朋友去现场体验一下真正的比赛气氛,尤其是大赛、巅峰对决。赛场里有很多东西仅靠眼睛看是体会不到的——初代《变形金刚》的口号就是More than meet the eyes,“超越视界”——天气和气氛。噪音和情绪,或是从头顶悄然滑过的纸飞机。不过看完这场比赛后,我对此要做一点修正:伯纳乌的媒体席恐怕不大适合体验气氛。
上次来伯纳乌看球大概是2018年,一场国家队比赛。我过去几年申请摄影证件较多,坐在场边广告板后边看不了全局,但更接近球员和赛场。当时伯纳乌翻修计划已经落地,但还没有动工的迹象。时隔几年再见面已大不相同:四周竖起塔吊,比赛刚结束,工人就连夜开工。球场内装倒是搞得差不多了,气派的新闻发布厅里还能闻到样板间的建材味。
关键是看台。我落座没多久就看到知名皇马球迷“任语之”。我想到她会来,她看到我倒是有点意外。一开口就聊起球场建设,她也不喜欢俱乐部把媒体席放在这么高的地方,8层,球场顶部。上次在球场见面是马德里德比,在大都会球场,还吐槽说为何把记者赶到房顶上看球。不过伯纳乌和万达好歹都有电梯,老卡尔德隆球场可是要自己爬上去。不过让文字和电台记者坐得高一点是常理,居高临下,洞察全局,一目了然。
前提是眼神得好。我们俩都高度近视,我是老激光手术康复者有反弹,她戴隐形眼镜假装看得见。场面上几毫米大的小人跑来跑去,能勉强分清肤色,依稀分辨出发型而已。因此整场下来,除了几声有气无力的“哎呦妈呀”,俩人一直在聊闲天。从回国机票聊到欧伦塞的温泉,从世界杯的中国网红聊到本公司在某音直播间卖刊物。不是说比赛不好看,比赛是特别不好看。全场唯一让看台上的大人小孩露出笑容并为之欢呼的时刻,是一架纸飞机穿越整个球场,平缓地落在上半场皇马的禁区前,随机被草坪养护工人近乎冷漠地捡起来扔了。能飞这么远的纸飞机,作者必然坐得和我们一样高,而且折纸技术了得。
皇马球迷的心态大概也类似纸飞机,从去年双冠王的兴奋高点逐渐下落到今天“哎呦妈呀”的水平。我早就听说过“伯纳乌大剧场”的说法,是说皇马球迷观赛行为太文雅。跟在剧场里听歌剧音乐会一样,不过是“哗哗”地鼓掌,气急了要嘘裁判,声量大小也是智能耳机保护模式。这要是塞维利亚德比,比赛没开始耳朵就聋了,结束后一天耳鸣才会消失。骂巴萨的口号声也有,合计3次,每次持续不到秒。这可是8万人的球场!这可是国家德比!
这也算不上什么传统。十多年前第一次来伯纳乌看球,皇马对西班牙人,那喝彩声、嘘声和骂声至今回荡在记忆细胞里。后来是第10座欧冠,一直到第14座欧冠,皇马的历史地位被越抬越高,大家也就只盯着欧冠了。这国王杯,哪怕他是半决赛,是国家德比,哪怕被第3级球队淘汰,一句“老子是欧冠之王”就加倍奉还回去了。“皇马这么拿国王不当干粮的吗?”我逗任老师。我觉得足协干脆接受议会“共和派”的建议,国家杯赛也别叫国王杯了。保守派不给力,争冠军的不是巴萨就是毕尔巴鄂,到了决赛就可劲儿地嘘国王。
关键是,要不是之前几年日子太糟心,其实巴萨球迷也看不上国王杯,还嫌影响备战欧冠。说来说去,这比赛在国内有关注度。不过是挂了个“国家德比”的名号,结果大半夜给大家叫起来,还演这么一出:米利唐攻破库尔图瓦十指关,安苏·法蒂挡出凯西必进射门。然后就是各种长传出界,传中找不到人,以及18岁的加维因为犯规和被犯规成了舆论焦点。本地记者也很无奈,比赛结束后20分钟,混合采访区只有阿劳霍出现说了几句场面话。皇马对比赛结果很不满意,所以球员不大愿意面对媒体,但似乎不满意也没到需要反省的程度。毕竟前边5比2利物浦的热乎气还在,要是真能……
酒店电梯里碰见一老一少提着刚买的快餐,一个穿红蓝,一个露出皇马的袖标。老兄的确有点尴尬:“我是皇马球迷,儿子喜欢巴萨。”我假装叹口气:“家门不幸啊。”长青春痘的小伙子脸红,我和老爹哈哈哈。对,这才有意思。保持矛盾,保持冲突,保持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