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战第四分钟,厄瓜多尔对巴伦西亚打入一球,却被视频裁判组判罚越位。这个判罚,相信绝大多数人——包括现场评论员和很多专业人士,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是哪儿越位了?现场转播随后给出了答案:厄瓜多尔球员费利克斯·托雷斯与卡塔尔门将争顶时,他的队友埃斯特拉达的右脚比卡塔尔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稍稍更接近对方底线。后者参与了之后的二次头球,算是从越位位置上干扰了比赛(或者说是干扰了对方队员)。因此之后产生的进球,要被判罚无效。
这个判罚,通过肉眼很难判断——当时第二助理裁判贾拉蒂尼根本就没有意识,也没有举旗。只有视频助理裁判系统的存在,尤其是本次世界杯全新启用的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的出现,这个越位犯规才会被识别出来。本场比赛的视频助理裁判伊拉蒂与主裁判同样来自意大利,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且意甲联赛是较早采用VAR技术的联赛,他们相关的判罚经验相当丰富。这次判罚,也必将成为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加持下,视频助理裁判在判罚越位犯规时的经典战例。
那么,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究竟是如何在比赛中运用的呢?
本届赛事全新引入的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是一个帮助视频助理裁判做出更快更准确越位判定的工具,主要由特制摄像机、球内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系统三部分组成。世界杯期间,每座球场顶部将设置12台特制摄像机,对场上的足球和每名球员进行追踪,以每秒50次的频率发送数据,能够精准确定每名球员的位置。29个数据点位于所有与越位决定相关的身体部位,包括上臂、脚趾、膝盖和头部。卡塔尔世界杯指定用球“Al Rihla” 将配备每秒发送500次数据的内置传感器,用于更准确地判断传球点。特制摄像机和球内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信息将由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分析,只需几秒钟就能对越位情况做出判断。
一旦检测到越位发生,SAOT系统将自动向视频助理裁判发出警报,协助VAR进行判断,随后VAR视情况与场上裁判员沟通。裁判员判罚完成后,SAOT会生成3D动画图像。更好地还原事件,并在场内大屏幕以及电视上播放,直观地展示球员越位的具体位置,这样观众们也可以通过清晰的画面分辨是否存在越位犯规。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所有使用VAR 的比赛中,VAR越位判定的平均时间是70 秒。国际足联相信通过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可以将这一过程缩短至25秒,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判罚延迟对比赛的影响。
值得说明的是,SAOT技术可以提醒视频助理裁判所有潜在的越位。但只有在需要视频助理裁判介入的情况下(进球或导致进球的犯规、球点球决定或导致球点球判罚的犯规、直接红牌),这些信息才会被验证并传达给场上裁判员。因此,如果在角球或任意球之前发现越位,而助理裁判员没有举旗示意,视频助理裁判将不会提醒裁判员,越位也不会被判罚。很多人将半自动越位识别技术称为“越位机器人”,其实不然。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依然在球场上负责判罚,科技只是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辅助,帮助他们更准更快地做出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