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杯里竟有中国身影?

时间:2024-02-24 01:10:08 来源:98篮球网
摘要:1月13日至2月11日,第34届非洲国家杯足球赛(非洲杯)在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布瓦凯、亚穆苏克罗、科霍戈和圣佩德罗5座城市的6个体育场展开。这其中,阿比让奥林匹克体育场、科霍戈体育...

1月13日至2月11日,第34届非洲国家杯足球赛(非洲杯)在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布瓦凯、亚穆苏克罗、科霍戈和圣佩德罗5座城市的6个体育场展开。这其中,阿比让奥林匹克体育场、科霍戈体育场和圣佩德罗体育场都是由中国企业建造。

“我们为科特迪瓦与中国的合作感到高兴,这是一场合作的典范,这座体育场就是最好的证明。”科特迪瓦非洲杯组委会主席弗朗索瓦·阿尔伯特·阿米奇亚在阿比让奥林匹克体育场对媒体表示。

非洲杯开赛前,《环球》杂志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圣佩德罗市的圣佩德罗体育场,过程中零距离触摸中非合作的脉络。

非洲杯里竟有中国身影?(1)

▲这是1月13日在科特迪瓦圣佩德罗市拍摄的圣佩德罗体育场(无人机照片)(图片来自环球杂志 代贺摄)

“我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从天空俯瞰,你更加美丽。”探访当天,记者在日记中写到。这一天,晨光抚过云霄,花儿在风中摇曳,记者一行来到圣佩德罗体育场,用无人机记录这座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大型场馆。

场馆的颜色源自科特迪瓦国旗,橙色象征爱,白色代表纯洁,绿色勾勒出对未来的希望;场馆立柱的设计灵感源自非洲油棕树,巍巍立于大地之上;它的圆顶犹如一扇巨大的窗,通向四面八方。

这座可容纳20000人的大型场馆,是圣佩德罗市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早上7点,伴随着微微晨光,你能看到,远近的人们慕名而来,一群白鹭在草坪上闲庭信步,蟪蛄正在其间鸣唱……因为举办非洲杯的比赛,这座体育场热度急升。

在入口处,体育场项目经理石永盛早早赶来,和业主交谈着近期工作。非洲杯持续时间近一个月,F组赛事就在这座场馆内举行。非洲杯开幕前,人人充满期待,空气中洋溢着喜悦。

然而回望5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光景。“非常荒凉”,回忆初次考察,石永盛眉头紧锁,不禁感慨那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我们几乎是在一片荒郊野外,从零开始干”。

一砖一瓦都浸透着汗水。在建设期间,石永盛和同事们扎根工地,数不清有多少次往返于营地和体育场那些土路间,没有批复他去谈,没有材料他去找,没有资源他去要。

从筹备到开工、从建设到竣工,他曾因意见不同,与人产生分歧,也曾因文化差异陷入烦恼,因担忧工期夜不能寐。

“夜里,我常常想起那些孩子的面孔,想到他们对足球场的渴望。”石永盛清晰地记得当地孩子在野地里踢球的一幕幕令人心酸的画面,他说包括他在内的建设者暗下决心,一定尽快为当地人建好体育场。

日复一日付出,银丝悄悄爬上石永盛的鬓角,他的皮肤也被晒得黝黑。2023年9月,当体育场投入使用,第一次迎来比赛,泪水在这位坚强汉子的眼眶里直打转。“我看到全场座无虚席,喜悦的欢呼声响彻体育场,那一天,让我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非洲杯里竟有中国身影?(2)

▲图为1月13日在科特迪瓦阿比让奥林匹克体育场拍摄的第34届非洲杯开幕式表演(图片来自环球杂志 韩旭摄)

历史不会忘记

走近圣佩德罗体育场,在入口处、在VIP区。科特迪瓦传奇球星洛朗·波库的历史照片引人注目。

波库出生于1947年,于2016年辞世。回顾他的一生,这个名字在科特迪瓦是犹如球王贝利一般的存在。他在球队中司职中锋,曾于1970年和1973年两次登上非洲金球奖的领奖台。当年的报纸曾这样描写他:“一名能够深入进攻,并在整个进攻线移动的球员”“最出色的得分手”“一只老虎、一只黑豹,进场想吃掉对手”等等。

1973年,贝利曾给波库致信,劝说后者走出国门到海外联赛效力,走向更大的舞台。据说,当年贝利告诉友人,他喜欢波库的比赛,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接班人,而后者只有一个缺点:可惜不是巴西人。

波库留给世人许多难忘的瞬间。今天,圣佩德罗体育场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敬意。

波库的成功是科特迪瓦足球的缩影。科特迪瓦是非洲足球大国,科特迪瓦国家男子足球队在1992年问鼎非洲杯冠军,首次打入2006年世界杯决赛圈。足球在科特迪瓦意味着很多,特别是历史上的那些动荡岁月,一座体育场往往充当着千千万万人希翼的港湾。

足球也充当着中国与科特迪瓦民间友好交往的桥梁。2012年7月,非洲“足球先生”、科特迪瓦球星迪迪埃·德罗巴加盟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在11场比赛中累计出场时间944分钟,贡献8粒进球,场均进球率73%,因其球场上的精彩表现,被媒体惊呼为“中超历史上最强外援”。他的敬业和拼搏精神,同样被球迷津津乐道。德罗巴当时说,来中国是因为对足球共同的热爱。

2023年是中科建交40周年,圣佩德罗体育场就是中科友谊一个非常生动的见证。中国土木总经理陈思昌对媒体表示,圣佩德罗体育场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科基础设施合作的又一标杆,是对中科两国建交40周年的献礼。

改变,从一座体育场到一座城

走出包厢,记者来到一层媒体大厅,体育场项目常务副总经理王能正和同事们忙碌着。体育场建设、运营期间,王能和同事们不敢懈怠。管理、联络、统筹,从检查供电系统这些小事做起,中国团队勤奋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场馆不同角落。

多年的历练,让34岁的王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成许多。建设一座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他坦言,事无巨细,“操碎了心”。拿着对讲机沟通工作时,你能看到一位建设者的背影:严谨、实干、不苟言笑,永远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朝夕相处,王能和同事们用一次次表现赢得了当地人的信赖。“我都已经会说法语了”,王能打趣,“大家送给我的法文名字叫Vincent Wang。当地同行说,有问题找Vincent,有困难找Vincent,甚至要踢球也找Vincent。”

“一流场馆、一流配套、一流体验”,谈到中国建造,王能严肃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

王能和同事们当然有理由自豪。过去五年,体育场项目在当地深得人心。

走出媒体大厅,来到赛场,穿着蓝色、绿色工作装的女工正在做清洁。“若不是体育场,我不知道去哪里找工作。”一位女工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还有女工表示,每次和亲友说自己在体育场工作,“大家都很羡慕”。在体育场宣传册子上,官方特意将女性就业者对体育场的贡献,放在醒目的板块展示。

梦想之花因体育而绽放,被改变的还有圣佩德罗市。这座不到30万人口的小城市,从前道路一片泥泞,建设非常落后,用穷乡僻壤形容也不过分。和330公里以外的经济首都阿比让相比,外界对这里也知之甚少,就连网上的资料都少得可怜。但现在,圣佩德罗市变了。

当你驱车穿梭于城市,会发现翻新的市政路、新建的酒店、开业的房地产公司……阳光下,圣佩德罗成为充满国际范的城市,意气风发,展现出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

“以前这儿是一片荒芜的灌木丛,如今,变成承载欢乐的庞大建筑。”圣佩德罗体育场业主代表科菲·洛佩兹动情地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科特迪瓦政府和人民都对体育场感到满意,这份喜悦和满足感让人充满动力。”

“整个体育场项目,中方工作人员多的时候超过100人,当地工作人员最高峰时达到1500人左右。”中国土木科特迪瓦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宇航介绍,“体育场现在是这个城市里最大、最高、最壮观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因为体育场,有人在附近做起了生意,有人学起了汉语,有人甚至把家都搬了过来。“一些当地合作伙伴,初次见面还穿着运动服来谈合作,后来通过项目赚了钱,换了新车,穿上了西服,来找我们谈继续合作。”罗宇航回忆道。

据统计,圣佩德罗体育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今年1月5日,科特迪瓦总理兼体育、民生部长罗伯特·芒贝·伯格雷在参观完这个体育场后,对外界宣布:科特迪瓦已准备好欢迎世界各国友人。

友谊之声,比森林的回音更洪亮

午后的圣佩德罗,热闹的主路两旁,许多市民把国旗挂在门上、裹在身上,一些销售非洲杯纪念品的商店吸引着游人驻足。

一座城市在梦想与激情的海洋中如梦如幻。不同面孔,同样期待。人们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为精彩的非洲杯赛事喝彩,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的梦,如繁星纷呈;我的梦,嗡嗡喧闹,胜似蜂群;我的梦,比孩子的微笑更欢畅;我的梦,比森林的回音更洪亮,我是风中的叶片,随着我的梦飘游。”许多年前,科特迪瓦诗人贝尔纳·达迪耶在自己的诗里写到,如今,诗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到1957年首届非洲杯,纵观人类体育史,体育场一直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座城市可以建造一座体育场,一座体育场,也可以成就一座城市。回顾中非友好,从中国到科特迪瓦,从北京到圣佩德罗,横跨11000公里,梦想与友谊的雨露无国界,比孩子的微笑更欢畅,比森林的回音更洪亮。因为一座体育场,圣佩德罗将拥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完)

作者/代贺

来源:《环球》杂志

98篮球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并不制作任何视频、新闻等内容,如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