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

时间:2022-12-21 03:09:50 来源:98篮球网
摘要:文/37度暖爸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结束了,法国和阿根廷两支球队为球迷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让人意犹未尽。梅西帮助阿根廷顺利捧杯,也算是如愿以偿。比赛前,我比较看好法国队,可法...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1)

文/37度暖爸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结束了,法国和阿根廷两支球队为球迷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让人意犹未尽。梅西帮助阿根廷顺利捧杯,也算是如愿以偿。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2)

比赛前,我比较看好法国队,可法国队的上半场比赛实在是惨不忍睹。球赛输了可以再来,24岁的姆巴佩也可以再等一个四年,但人生不能重来。人生如球赛,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还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

友情提示:以球赛喻人生,聊一聊孩子的攻击性。请客观、理性阅读,避免极端化言论。

攻击性是什么

心理学当中的攻击性并非是指行为,而是指一种心理倾向。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攻击是人的本能欲望。攻击性可以分为向内攻击和向外攻击两种。

向内攻击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内耗,常见于挫折之后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过于自卑、幻想自己有强大的攻击力别人无法承受,就会出现内向攻击。表现为: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常常将错误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3)

攻击性可以向外,攻击他人,表现为语言、态度、表情甚至是攻击性行为。当一个人无法感知他人情绪、外界环境,并且以消极、不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攻击性,就会出现攻击性的言行。例如:指责、辱骂。向外攻击,一般都会指向序位比自己低的人,如:下属、孩子。社会地位、经济水平、身体强壮度、阅历等都可以成为参考值。

那么攻击性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向外会伤害他人,向内伤害自己,好像很矛盾。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我认为:向外攻击的人会比向内攻击的人更健康。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选项:合理表达攻击性!值得注意的是:攻击性不仅仅是人的本能,它还是我们人类奋斗向上,成就人生的驱力。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4)

就拿昨天的球赛来说,法国在上半场表现平平,完全失去了高卢雄鸡的风采,即使是拥有华丽的攻击线,也像是一只温柔的兔子一样人畜无害。

人生也处处充满了竞争,一个不会合理或者说不敢表达攻击性的孩子来说,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弱鸡”,在各种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保护孩子的攻击性

保护孩子的攻击性,是要保护孩子的攻击性处于合理范围内,而并非无条件满足和溺爱。在这里有一个关键点:父母能在孩子的攻击中“幸存”下来。幸存,不是指父母的生命,而是父母功能的幸存与实现。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5)

举个例子:一家四口去游乐场游玩,哥哥和妹妹兴趣不同,妈妈为了让两个孩子玩的尽兴,到处排队买票。玩到了下午,妈妈排队等待时发现等待人数过多,预计要一小时才能轮到自己,而自己忙活了多半天已经感觉到疲惫。妈妈回来和孩子商量:“排队人太多了,妈妈也累了,咱们下次来再玩可以吗?”

此时孩子兴致正高,对妈妈的建议不依不饶,并且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你会怎么做?

A:臭骂孩子一顿,甚至再给两巴掌

B:臭骂孩子一顿,甚至再给两巴掌,然后转身离去

C:说服孩子同意妈妈的建议

D:不闻不问,交给妈妈解决

我想多数人都会选C,可现实往往没有选项,总是按照预定好的剧本进行!实际情况是:爸爸训斥了儿子,妈妈拦住爸爸劝解,表示自己可以再去排队,她的本意是:一家人出来游玩,避免冲突,保持好心情最重要。爸爸因为妈妈容忍的态度,一怒之下撂下一句话转身离去:“就你这么惯着他,他才这样,都多大了,还不知道心疼父母。”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6)

可事情并没有结束,爸爸转身离去之后,妈妈感觉到难过和委屈,坐在椅子上。两个孩子察觉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进行,也感觉到害怕,开始安慰妈妈。可是,两个孩子的安慰真的对妈妈有效吗?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父母亲的功能都已经丧失,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幸存和实现。其次,妈妈需要的是伴侣的安慰,两个孩子的安慰并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两个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冲突,“瞬间长大”由被照顾者的角色转变为照顾者的角色。根据孩子的行为来说,两个孩子大概率会将冲突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是冲突的发动者”。

这段不太好的记忆,会成为孩子的行为参考模板,在未来的各种关系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攻击性,避免冲突的产生。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攻击性太过于强大,只要我说(做)了某事,别人一定会受伤。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7)

我想你应该看明白了:当孩子展现出攻击性时,父母亲保持好自己平和的情绪和态度是保护孩子攻击性发展的关键,而后才能考虑到父母功能的实现。

其实,类似的场景也会常常出现在家庭互动中。例如,孩子的不同意见,没有遵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表现出不恰当的言行,都可能会激怒父母,进而父母功能消失,将亲子关系置于敌对状态。在这样的场景中,父母和孩子就变成了敌人,父母亲这个角色,实际上已经消失。

攻击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认、拒绝和压抑!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8)

压抑自己或孩子的攻击性,会产生精神内耗,否认、拒绝是不接纳,拒绝承认、接受客观事实。如果你认为攻击性不存在,那么也就没有办法解决。

保护孩子的攻击性应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合理表达自己(父母)的攻击性,不压抑自己,同时又给孩子展现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沟通方式;另一方面是承载孩子的攻击性。孩子因为年龄、认知、脑发育等问题,自我控制力较差,所以孩子的攻击性,只能由父母来承载。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9)

英国精神分析家温尼科特曾说:“好的心理医生能做一个好的容器给来访者的情绪、情感、感受与想法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空间。”好的父母对孩子亦如此!我理解的容器功能是这样的:承载、涵容孩子的“坏情绪”,经过化学加工后,变成好的情绪反哺给孩子。

如何做好一个“容器”?如何构建抱持性的空间?

第一,当你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你;

第二,当你遭受挫折时,支持你;

第三,你的各种想法和感受可以在我这里自由安全的流动(表达)。

当你感觉到被孩子攻击,你可以用“我向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合理表达自己攻击性的方式,也是容器功能的体现。即:用第一人称我开头+描述事实+我的感受。

世界杯梅西如愿捧杯,但人生不需要防守反击,请保留孩子的攻击性(10)

我们就拿文中的案例来举例,爸爸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表达结果或许更好:

我看到妈妈为了给你们兄妹俩排队,已经很累了,我听到你不理解妈妈,让我感觉很难受。而且xxx(游乐项目)排队人很多,即使轮到我们时间也会很晚了。

或者这样处理:妈妈已经很累了,你自己去排队吧,爸爸妈妈在这边坐一坐休息一下,看着你好吗?

你学会了吗?

结语:当有人阻止我们做某事、孩子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个人利益遭受强烈侵犯等情况下,愤怒就会跑出来占据我们的大脑。愤怒、生气,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情绪,但愤怒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传递给孩子的愤怒,也常常会磨灭孩子的攻击性。所以为人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攻击性,要学会做一个能够承载孩子的“容器”,也能提供抱持性环境。

文短言浅,难以言明所有情况,如有疑问,请私信或留言,有问必答!

98篮球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并不制作任何视频、新闻等内容,如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