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后,2003年开始看CBA和NBA的比赛。我从2007年开始正式喜欢上了篮球。我今后离不开这项运动。
和朋友一个人选,谁输?谁买水?
在篮球场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对手。有人把篮球当作消遣的地方。人数不够,组队时总是和你聊天,成为了朋友。有人因为认真打球,所以一个球打不好的话,他就会爆发怒火。然后把球打完后他买水递给你说。有人穿着限制的鞋子。攻击后总是确认自己的运动鞋是否被踩到。有人说球商很高。他经常考虑到别人比赛时的参加感。我喜欢经常传球给队友。另外,如果不能用大衣挡住对方的话,他会用“脚踏板”、“肘击”等恶意动作来打招呼。对方也是,这样的比赛最没有意义。
跳投越来越远,经常很难得分。
大学毕业后,球赛时间也渐渐不规律了。个人篮球生涯的最高峰时期是高中,那时高一时不太好。我经常去学校的第一个球场买篮球VCD回家看。之后,我经常在网上学习吴悠和AND1那样打街头球的人。隔了好久自己打球越来越独创了。低头带球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这样,同学们不喜欢和我打球,之后我也反省了。后来我进了学校才知道传球有多重要。
布鲁克在NBA全明星赛中戏弄迪瓦茨玩。
高二的时候来了,学校组织了篮球比赛。我是文科班的,所以班里40个人中只有10个男生。我记得是夏天。我们队比赛中遇到的班都是理科班。他们打球的人很多。我们班勉强组成了一个队。当时,我的球技在学校里已经很有名,比赛中也经常受到两个后卫的待遇。那个年龄可能很年轻。特别喜欢“展示”,会场里挤满了观众。我取了球之后自己独自战斗。我经常和其他班级在一起。我自己也很了解他们的实力。比赛总是能得十几分。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年级第三名。
那时,在学生之间,我在讨论怎样突破篮球变成了一个人。那之后,我也参加了学校。我做了夏季篮球的基本练习。在和其他中学的比赛中登场了。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正规比赛。攻击频繁地失误了我的运球。传球也被断了好几次。那时我在田赛场上专心防守,但很快就犯规了五次。从那场比赛中,我对职业篮球的梦想消失了。因为我知道,高二的时候正规训练的选手打我们这样的业余对手真的很简单。以自己的兴趣挑战别人的饭碗,真是自作自受。
我们有时觉得自己的球技厉害是因为我们的对手总是和邻居的同学,落差感不大。直到那时被半专业选手“吊”后,我才清楚地感觉到。篮球打得并不好。
和朋友1比1,最后获胜的总是我。
进入大学后,在球场上打球的学生变少了。带着笔记本电脑开始玩《英雄联盟》、《穿过火线》等游戏。篮球技术也下降了。
自制的技能有时很好用。
我身高177厘米,高中时可以达到320厘米的高度。那时我没有练习过跳跃。我想只要有时间,一定要练习,实现我的扣球梦想。但是,这个延迟将这个愿望延长到了2021年。工作后,虽然我也经常在闲暇的时候去打球。但是我也越来越发现现在篮球场上的年轻人不多,当他们安静地用手机玩游戏的时候,篮球可以带给这一代的快乐。篮球馆里有很多小学生参加篮球教室。他们每个人都抱着篮球。
篮球教室越来越多,喜欢打篮球的孩子越来越少。
00年代我所在城市的篮球场很少,那时寒假和暑假的一些学校封锁了学校。想打篮球就得去很远的地方,那时总是一个半场的人数在20人左右加油!这不夸张。4比4总是组成5-6队,赢的一方继续打。输的人要等30分钟以上才能上场。所以这个竞争更接近比赛。所以在球场上打球也很认真。但是,那个时候经常获胜,留在比赛中的大多数人都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爱好者。所以篮球未必越年轻越强。业余球场的年龄和经验和技术是成比例的。年轻的爱好者体力更好,力量对决和关键的球处理也有点幼稚。所以,胜者总是年龄大的人。
现在野球场的风格和00年代有很大的改变,我们那个年代更崇尚身体的对抗和突破,在篮下身体碰撞也不会被虐待。现在三分球和SOMA步的盛行完全改变了业余爱好者努力的方向,想在球场上打篮球。你不必和他们一样去。但是,必须接受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胜者。这似乎是90后必须接受时代的变迁。
在《鼹鼠王》单打中,黄宇军曾使用SOMA在周锐行走。
时间不停地走,我们也不停地走,曾经轻蔑最“养生”打球的油腻中年,现在成为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人!我们这一代人最喜欢篮球。周围的朋友现在也经常打篮球。篮球依旧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当时什么都不想就想赢,这种坚持是不够的。或许这种执念被称为“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