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BA公司CEO张雄在参与论坛时表示,等到时机成熟时,CBA仍将考虑扩充规模。
那么,本文就顺着张雄的话题,给各位看官老爷们畅谈一下我对CBA职业联赛的未来构想。
一、职业联赛需要规模效应,全国统一篮球大市场需要28支CBA球队
目前CBA拥有20支球队,一个赛季大约打40场球左右。如果双循环是38场,如果按本赛季分组打是42轮。这个数字大约是NBA常规赛的50%。中国和美国的地域版图相当,但我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3倍多。如果考虑到我国篮球市场的规模和未来增长潜力,CBA的球队数和常规赛数量应该和NBA相当比较合适。
鉴于此,CBA联赛扩军至28支,按照南北分成两个大区,每个大区各14支球队;再按照东西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分区,每个分区7支队伍。按照分区内球队单赛季打4场,大区球队单赛季打3场。跨大区球队单赛季打2场,这样一支球队单赛季打比赛=4*6+3*7+2*14=73场。
达到这样的规模后,可以促进区域篮球的紧密交流,推动形成“区域小循环,全国大循环”的格局。
二、充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作用
CBA从20支球队扩军至28支,是不是要按照每个省1个原则进行呢?我认为大可不必。一方面,职业篮球人才的分布并不是那么绝对均衡,按照1省1队的模式难免有些僵化,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篮球资源;另一方面,将CBA球队布局与国家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相互融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带等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域配置球队资源。以京津冀为例,目前北京2支队伍、天津1支队伍。可以考虑增补河北的NBL球队进入联盟,辐射带动山东的2支球队,增补河南1支球队,就能形成区域球队的紧密交流。
成渝经济带这块,是目前CBA版图球队分布比较弱的区域。那么以四川男篮为核心,增补重庆、广西、贵州等省的NBL球队,就可以把西南的篮球资源盘活了。
大湾区可以考虑增补港、澳、台的球队
大湾区是目前我国篮球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域,也是人才辈出的地域。湾区可以考虑吸引港澳台的球队参加CBA。举例来说,湾区翼龙队就可以考虑嘛。这样借助大湾区国际化的特色,提升CBA联赛的国际知名度,未来甚至可以向NBA一样出海。
建立至少面向亚洲的选秀制度,健全裁判职业化培养机制
当联赛规模扩展至28支队伍时,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就十分重要了。还是要建立CBA联赛和CUBA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探索建立CBA发展联盟运作模式,建立面向全亚洲的人才选秀制度。
当联赛扩展到28支的时候,裁判是必须纯职业化的。而且必须建立可持续的裁判培养、培训、选拔、退休制度。裁判人才的供给必然是以本土裁判为主,适度面向全亚洲遴选裁判加入联赛。
当一个联赛单赛季的比赛数量达到28*73=2044场时,职业篮球的关注度、影响力、市场化效益也自然而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