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职业生涯场均24.997分,距离场均25分差了一点点,命中率44.7%,距离45%也差了一点点,再加上打铁榜历史第一,从这些数据上看,科比似乎不是一个出色的得分手。
但是在实战比赛中,面对湖人的对手总是派出最强防守人去对付科比,甚至要多人轮流消耗科比,包夹协防更是家常便饭,动用如此多的防守精力,去对付一个效率低的得分手,这不是悖论吗?难道是NBA的教练和球员都不懂球?还是被科比的名气唬住了?
当然不是,之所以拼命防守科比,就是因为科比的进攻太厉害,给对手带来的压力太大,所以各支球队愿意拿出最强的防守资源来限制科比,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所谓的数据和实战的差距。
▼一看有效数据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数据永远为比赛服务,不管实战背景就盯着数据看,即便在球迷群体中也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拿科比的场均数据为例,这里包含了科比生涯前两个赛季的替补数据,和跟腱断裂后三个赛季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拉低科比的生涯平均分,但是和健康状态下科比的进攻水平却无法挂钩。
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奥尼尔场均23.7分,邓肯场均19分,麦迪场均19.6分,卡特场均16.8分,这些球员巅峰时得分都远比这个数据高,但是在受伤状态下滑后,又打了大量的比赛,导致场均得分跌成这个样子。
而同样遭遇伤病的得分高手艾弗森,就维持了场均26.7分,因为在2008年被交易到灰熊后,艾弗森迅速衰退,不久后就退役,没有因大量出场影响场均数据。所以说看一名球员的实际得分能力,还是要选择相对巅峰期的数据才有意义。
▼二看年代背景
NBA发展的75年历史中,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前十年,这个阶段是联盟球队场均得分最低的阶段,球员的数据统计自然会受到影响。
简单按照年代列举一下:1970-1989联盟场均109分,1990-1995联盟场均105分。1996-2005联盟场均97分,2006-2015联盟场均99分,2016-2020联盟场均109分,科比巅峰生涯恰好处于联盟场均得分的低谷。
其实不管是科比,生涯当打之年处于这个阶段的投射型后卫,进攻数据和命中率都不怎么好看,比如麦迪,艾弗森,雷阿伦,米勒,卡特,吉诺比利等等,甚至包括伟大的乔丹。
如果把33到35岁乔丹三连冠的常规赛和季后赛数据列出来,你会发现和30到32岁科比三进总决赛的得分数据和命中率处于同一水平。当然乔丹比同时期的科比大了3岁,这或许就是身体天赋的差距。
▼三看防守强度
其实无论怎么分析数据,多少还是有纸上谈兵的味道,如果从实战角度看,其实有一个环节最难体现到底谁的进攻能力厉害,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看对方球队怎么防守。
作为同场竞技的对手,最清楚自己面对的球员拥有怎样的进攻能力,显然科比生涯遭遇的防守待遇,和乔丹处于一个级别,那就是对手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去限制。
正是在这种最高级别的防守强度下,科比还能打出精彩的表现。才会让那么多职业教练和球员佩服,所以才会有以邓肯,诺维斯基,加内特,姚明,帕克为代表的一批球星,公开表示科比是他们打起时代最强的对手。
以上就是对科比得分数据和实战差异的分析,其实数据统计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那些不看比赛的球迷或者刚接触比赛的球迷服务的,比较数字高低,远比分析实战简单得多,因此也造成了很多肤浅甚至错误的认知。
看比赛是获取对球员真实认知的最佳途径,数据的作用是辅助认知,而不是决定认知,更不是反过来,拿着数据去定义球员的能力和价值。